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3-09-10 14:22:44 | 浏览: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1、原始人很 忙”他们加工粮食的方法有二种,第二种现在还在流行在当今社会,人们 对于粮食的加工,从收割脱粒,至払皮磨面,几乎都已实现了机械 化操作。那您知道在古代,先民们是如何加工粮食等农作物的吗? 其实主要有3种方法,而且第三种方法至今仍然还在流行。到底是 什么神奇的方法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话不 多说,小编今天就开门见山,从考古专家们发现的几件珍贵文物说 起第一种:最古老的方法石棒和石磨加工法。在距今约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经学会用石块制造成石棒和石磨。比如在河北省武安磁
2、山遗址中,专家们不仅发现了数以十万计的粮食,而且还出土了100多件不同大小组合的石棒和石磨。经过后期的测量,石磨为长方形,有的像鞋底,有的有弧,虽然形态不一,但长度一般都在30-50厘米,石棒为圆柱形,和现在常 用的小擀面杖类似,长度一般在25-40厘米。在加工粮食的时候,将谷物在磨上铺开,然后用石棒来回用力的碾压,一来可以去除外壳,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二来也可以将粮食磨成面粉。后来,随着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这种方式的弊端也日益凸显,那 就是效率太低,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于是更高效的粮食加工方式也就随之 产生。第二种:最快捷的方法杵和臼。y ng)阳青20厘米左1951年夏初,河南省的考古专家们,在清理荥(台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时候,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意
3、外的发现一处直径 右柱子洞”虽然只有5厘米深,但是锅底形的内壁却异常 的坚硬, 而且里面还一些谷子。接下来在进一步的发掘中,又在 柱子洞”旁找到了一根石杵。于 是,专家们将两者结合,确定了柱子洞”就是一处 地臼”即将粮 食放入 地臼”内,然后用石杵来回捣,使得粮食去皮 或加工成面粉。 岭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石杵和石臼。可以断定,古人就 是用这种更快捷的方式,对粮食进行处理和加工。另夕卜,至U商周 和秦汉时期,以及后来的唐宋和明清,这种方式 不仅得到了延续, 而且还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杵和臼除了用 来加工粮食,还能捣药, 甚至是加工其他任何需要磨成粉的东西。随着考古专家的不断发现,在距今约
4、5000多年的河南屈家第三种:最流行的方法擂钵加工法。说到擂钵”这个名称,也许很多读者都在疑惑这是什么,其实它还 有个更形象的名称,叫做刻槽盆(捣罐),顾名思义就是在容器内壁上刻有各种不同凹槽的器具。从考古发现来 看,擂 钵种类繁多,起源也较早。比如在距今约6000多年的湖北雕龙碑遗址中,考古专家们 就岀土了 两件刻槽盆,并且在盆内的凹槽中,还发现有残留的淀粉物质。于 是,专家们就确定,这也是古人加工粮食的一种器具。他们将粮食放在擂钵内,并用杵杆反复的捣和磨,最后达到去皮或磨粉的最终目的。关于盆内凹槽的作用,除了可以增加摩擦力提高研磨效率,还能在 淘洗和澄清的时候有利于物质的过滤和沉淀。另外,值得一提的 是,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擂钵的这些特点和优势,还让它经久不衰,直到现在也依然十 分的实用和流行。比如在我国西南和西北的一些地区,擂钵几乎是家家必备的 生活器 具,而擂钵是制造擂茶的关键,即一种起源汉朝的传统美食,把茶 叶,大米,花生和生姜等原料混合倒入擂钵后,用长擂棍(木棍)进 行捣练和研磨使之形成粉末,然后把捣练好的粉末投入铜壶,再加 水煮开,并放入适量的食盐,就 可以饮用了。不管石棒和石磨,还是杵臼和擂钵,都反应了我们古代先民们的勤 劳和智慧。虽然这些在今天看来都是很不起眼的技术,但您要知道 的是: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它们可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 促使了华夏民族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