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3-09-01 04:34:12 | 浏览:
我国粮食加工业的现状与产业结构分析王国扣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粮食加工业包括稻谷加工业、小麦加工业、玉米加工业、大豆加工业和薯类加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行业。粮食产业结构包括粮食生产结构、工业加工结构和市场需求结构等,构成一条完整的一体化的农、工、贸产业链,在产业链的各环节之间表现出一种动态的供需关系。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粮食加工业及其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粮食生产对加工业的供应之间、加工业对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之间等矛盾不断扩大,对产业链进行聚集的任务十分迫切。因此,我们对粮食加工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就其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一、粮食产量结构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由于自然灾害、粮食生产成本较高及农民种粮增收缓慢等诸多原因,导致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呈下降趋势(见表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情况(单位:万年的粮食产量与最高产量年份(。特别是口粮品种减产幅度最大,其中年小麦总产量减少到,较世界人均小麦占有量少二、粮食区域布局按现有经济区域布局划分,我国东部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西部地区占粮食主产区(包括黑龙江、吉林、河南、河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山东、辽宁、江苏、四川、内蒙古)布局划分,其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其中我国小麦生产主要集中于冀鲁豫和黄淮海地区,占全国总产量的左右;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冀鲁豫,占全国总产量的左右;大豆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占全国总产量的左右;稻谷生产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安徽、江苏、四川等省,占全国总产量的左右;薯类生产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山东、安徽、湖南、内蒙古、湖北等省区,占全国总产量的以上。为进一步调动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农业部研究编制了《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个优势产业带,即黄淮海平原、长江下游平原和大兴个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东北和黄淮海平原个专用玉米产业带;东北地区、长江流域一季稻区及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个优质水稻产业带;东北高油大豆优势产业带。在西部粮食产销基本平衡省区和条件较好的集中产区建设粮食生产基地。三、粮食加工行业结构据调研不完全统计,家,其中大米加工企业约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粮食《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其中大米年加工能力约,面粉年加工能力约。从主要产品品种看,我国粮食加工产品品种较多,其中稻谷加工产品主要有标二米、标一米、精制米、免洗米、上光米、营养强化米、方便米等;小麦加工产品主要有标准粉、特制粉和专用粉;玉米加工产品主要有饲料、淀粉、变性淀粉、葡萄糖、果糖、酒精等;大豆加工产品主要有传统豆制品(如豆腐、豆酱等)、新兴豆制品(如豆奶、豆奶粉等)、磷脂、大豆油、大豆蛋白、豆粕等;薯类加工产品主要有淀粉、变性淀粉、粉丝粉条、淀粉糖、油炸马铃薯条(片)、酒精等。近年来,通过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及产品结构调整,使各类粮食加工产品在质量、档次等方面基本适应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其中大米产品从以标二米为主发展到以精制米为主,标一米以上的精制米已占大米总产量的左右,各种小包装的精制米、营养米、免淘米、珠光米等越来越多;面粉产品从以标准粉为主发展到以特制粉、专用粉为主,特二级以上精度的面粉已占总产量的,专用粉的品种已达种,专用粉产量(如面包粉、饼干粉、蛋糕粉、馒头粉、水饺粉、面条粉等)越来越大;玉米、薯类淀粉生产已发展为以面向深加工制品为主。经过多层次深加工和进一步综合利用,开发出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如利用稻谷加工大米的副产品生产谷维素、维生素、肌醇、膳食纤维等,利用小麦生产谷朊粉、小麦胚芽油、维生素等,利用玉米生产丙酮、味精、黄色素、玉米胚芽油、酒精等,利用大豆制油的副产物生产功能性蛋白、活性肽、大豆磷脂和各种脂肪酸等,利用薯类生产变性淀粉、方便食品等。通过粮食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了粮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四、粮食加工特域近年来,各地立足当地粮食资源条件,发挥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积极发展粮食加工业,在全国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粮食加工产业带,如河北和河南的优质专用小麦加工、吉林的玉米加工、黑龙江的优质大米和大豆加工、湖南和四川及湖北等省的稻谷加工、河北和四川及山东等省的甘薯加工、内蒙古和宁夏及云南等省区的马铃薯加工、广西的木薯加工等等。其中:河南是我国小麦加工强省,现有面粉厂,分别占全国的,占全国总产量的以上的面粉厂有吉林是我国玉米加工特色省,全省现有玉米加工转化能力要加工产品有淀粉、酒精、饲料和白酒,规模以上企业余家,年转化玉米;配合及混合饲料产量为。黑龙江是我国优质大米和大豆加工特色省,现有碾米加工企业。四川是我国稻谷加工特色省,现有大米加工企业个;现有优质稻谷加工企业左右。湖南是我国稻米加工特色省,仅粮食系统现有稻米加工企业以上的稻米加工企业)。广西是我国木薯加工特,全区木薯淀粉厂有多家,其中年产万吨以上的淀粉企业有余家,全区木薯淀粉生产能力达到,约占全国木薯淀粉总产量的;木薯发酵酒精年产量约,居全国首位;变性淀粉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湖北是我国稻谷加工特色省,全省稻谷加工企业以上这些特域的共同特点:一是依靠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链条紧密的产业化经营;二是不断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三是大力开拓产品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四是不失时机地实施资产重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五是从体制、机制入手,完善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管理。五、高新技术应用情况我国粮食加工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高新技术的应用在粮食加工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采用的高新技术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光年我国商品粮市场供需结构状况(单位:万电控制技术、生物技术、挤压膨化技术、超微粉碎技术、超临界取技术、快速检测技术等。如在稻米加工业,采用大米调质技术为大米加工的食味效果提供了技术保障;采用米糠热吸附新技术,提高了大米的食味值、白度和成品率;采用生物技术等可研发不同性能的日化产品、米糠高强度材料和稻壳深加工产品等。在面粉加工业,应用计算机管理和智能控制技术,可有效调节小麦加工的生产条件,保证各种高质量的特制粉、专用粉等产品实施有效的过程控制;利用生物技术,对面粉营养进行强化与改良,提高面粉的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在玉米加工业,采用自动控制技术,根据需要可有效变换和调节工艺条件,使玉米加工制品的质量和综合利用率大大提高。在大豆加工业,采用大豆挤压膨化技术,可提高大豆出油率,也可生产大豆组织化食品等;采用酶技术破坏油料的细胞结构,提高大豆蛋白和油脂提取率;大豆蛋白及其功能肽的制备以及各种功能性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制备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都必须利用超滤等膜分离技术。在薯类加工业,采用高剪切破碎技术,可使薯类块茎的细胞壁得到最大程度地破坏,使淀粉颗粒最大限度地游离出来;采用高效 率分离技术,可有效提高淀粉提取率 和淀粉质量等。 近年来,各省区积极将高新技术 和先进设备应用于粮食加工业。如吉 林省日加工稻谷 瑞士布勒产制米生产线,这些设备都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稻谷加工设 备。湖南省在“十五”期间,引进了 大米抛光、色选、精选、小包装等设 多个大米加工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安徽省在大型骨干企业 中,大米加工采用了糙米精选、多机 术装备;面粉加工采用了长粉路光辊碾磨制粉、强化物料分级等技术装 备。江苏省大米加工采用稻谷低温烘 干、糙米精选及调质、大米分级配制 等技术;面粉加工采用强化物料分级 与磨撞均衡出粉技术、小麦剥皮制粉 等技术装备。陕西省通过引进国内外 先进设备,对生产线和生产装备进行 了挖潜改造和更新换代,许多粮食加 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已达到或接近 国内先进水平。江西省积极采用新技 术、新装备改造传统产品,提高产品 档次、质量和加工技术水平,推行无 公害、绿色生产加工技术,不断推出 绿色大米及特色产品,提高企业产品 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此外,其 他省区的粮食加工业也不同程度地采 用了新技术和新设备,各有特色。 六、市场供需结构 近几年,由于粮食逐年减产、部 分粮食出口增加和国内总消费需求大 幅度上升等原因,导致我国粮食的供 需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见表 其中商品粮年总产量与进口量之和为年总供给量,食用消费、种子用量、 饲料消费、工业消费、损耗量、出口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开云体育 kaiyun.com 官网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