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3-06-16 17:15:22 | 浏览:
目前,安徽首个小麦全产业链联合体已在涡阳县成立,从种子到食品无缝对接,打造了小麦种植、仓储、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金沙河集团、五得利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粮食加工企业先后落户亳州,带动113家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向优质粮食产区和加工园区集聚,形成了一批粮食生产加工产业集群,全市小麦年加工能力达到450万吨。
李文先今年种植了800亩小麦,比去年增加了280余亩。“去年种的是‘伟隆169’,亩产超过了650公斤,利润达到了30多万元。今年按照正宇公司的要求,种了咱涡阳自己的良种‘谷神麦19’,每斤价格比市场价高出1毛钱,从今年小麦的长势看,亩产应该不会比去年低。”李文先信心满满地说,“这可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安徽正宇面粉有限公司通过组建“公司+基地+协会+农户+合作社”联合体,在产前、产中、产后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构建了从种子到食品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模式。目前,该公司已建立32.6万亩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产后以高于市场价回收订单小麦,每年可实现农民增收8600余万元,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安徽金沙河面业也是位于涡阳县的一家粮食生产龙头企业,目前该企业年处理小麦250万吨,年生产挂面70万吨,每年午收期间都需要收购大量小麦,通过与当地种植合作社、种子企业的紧密合作,实行优粮专种、专收、专储、专销、专加工,此外还成立了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涡阳当地流转土地达1万余亩,辐射涡阳9个乡镇,并聘请职业农民负责管理,其中约六成是涡阳本地人,构建从种子到食品的全产业链融合新模式,最终实现全产业链相关单位的共赢。
“小麦全产业链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同步发展,在‘好粮卖好价、丰产又增收’中实现了多方互利共赢,也能鼓励更多农户通过种粮增收。”亳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亳州市位于全国小麦主产区,小麦品质类型多、优质专用麦面积大、农业机械化率高,拥有金沙河、五得利、正宇面粉等多家大型小麦加工企业,具有发展小麦全产业链得天独厚的优势。
“传统意义上,我们对小麦产业的理解就是在农民种植,但从全产业视角看,这只是产业的前端和基础。”田军解释,亳州作为粮食大市不能一直靠销售原粮,而是要延链补链强链,从做面粉到做面条,再到加工成各类点心、主食、预制食品等。这些产品出来后如何定位?这就涉及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要满足加工需求,就要推广更合适的品种,需要资金投入,这就涉及社会化服务、科研和支持。
2021年底,农业农村部公布了31个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安徽小麦全产业链入围。目前安徽首个小麦全产业链联合体已在涡阳县成立,该县通过加强种植合作社与种子企业、面粉加工龙头企业的紧密合作,从种子到食品无缝对接,打造小麦种植、仓储、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改变了过去小麦种植与市场需求脱节、农民丰产不增收等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根据《亳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重要回信精神多种粮种好粮若干措施》,亳州市将实施“强链补链”行动,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一批集粮食生产、购销、储备、加工于一体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促进粮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发挥粮食加工业“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作用,把更多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粮食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有机衔接。
大力发展“股权联盟”模式,依托粮食加工头部企业,培养职业农民,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保底+分红”形式进行收益分配,构建头部企业主导、合作社经营、农民土地入股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全市粮食产业化联合体由18个发展到26个,培育粮食加工龙头企业25家,年加工能力达500万吨,粮食加工产值达200亿元,促进粮食转化增值。
大力发展粮食类“知名品牌”,支持经营主体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升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到2025年,粮食类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总数由48个发展到70个以上。打造一批小麦、大豆等知名皖粮品牌。到2025年,“安徽好粮油”“中国好粮油”产品稳定在10个左右,确保市场品牌占有率。(曾莹莹曹鑫)Kaiyun 开云Kaiyun 开云Kaiyun App下载 全站Kaiyun App下载 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