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3-04-06 01:45:24 | 浏览:
Kaiyun 开云Kaiyun 开云开云 开云体育APP开云 开云体育APP开云 开云体育APP农业生产直接产出的原粮,必须通过粮食加工这一处理过程转化成为成品粮,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我国上古时期食用的均为原粮,这是原始社会以来保持的习俗,直到夏商时期仍基本保持不变,所谓“米而不粉”,蒸煮后犹呈米粒状,故也称为“粒食”。但是原粮要成为能煮蒸烹的“粒食”,通常要经过一系列诸如脱粒除壳之类的加工,。出土的新石器时期乃至于夏商时期的磨盘、碾棒、杵臼等粮食加工工具已经屡见不鲜,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新石器时期的粮食加工工具多为石质,夏商时期的粮食加工工具有木质、石质、陶质等类别,其中陶质的工具多为陶臼。
关于粉食的起源,目前尚无明确的考古资料可以证实是在夏商时期,文献记载说春秋时期公输般发明了加工粉食的硙,但是考古出土最早的硙均为汉代的工具,据此来看,粉食充其量只能出现在汉代之前。
汉代人喜食饼,而饼则是经过加工的麦粉用水揉制蒸熟的食品。用米粉和水揉制蒸熟的食品称为饵,饼与饵是汉代主要的主食品种。先秦时期虽然有饵,但却是用黍米、稻米制成的,而不是米粉。
利用磨盘、碾棒、杵臼作为加工工具,毕竟费时费力,工作效率极低。这一时期将
虽然仍旧使用人力,但由于利用了杠杆原理,用足踏而舂,使得舂捣效率大大提高,而人的体力消耗却大为降低。到了东汉时期,发明了利用畜力和水力的碓,尤其是后者的出现,是一件具有完全的革命性的发明,它是人们利用自然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的动力资源。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这两种新型工具发明后,还没有广泛地使用,其普及还要到下一个历史阶段。
尤其是在京师附近,水碓更是成了必备的粮食加工工具。西晋末年发生“八王之乱”,破坏了洛阳附近的水利设施,致使推动水碓运动的水源干涸,以至于粮食供应都发生了严重的困难。值得一提的是,西晋还在普通水碓的基础上发明了更加高效的连机水碓,使得粮食加工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由于水碓制造复杂,又需要修筑水渠,占有水源,故一般平民是无力经营水碓加工的,拥有水碓并占有水源的多为势家大族。在魏晋时期拥有多具水碓已成为家富势重的重要标志,当时的权贵重臣无不占有广阔的田园和数量可观的水碓,如西晋的司徒王戎好治产业,家有水碓40余处,另一富豪石崇,家中也有水碓30余处。至于王公、公主之家拥有水碓的也不在少数。
我国古代另一重要的粮食加工工具便是石磨,这是一种以旋转摩擦方式来粉碎粮食的加工工具,与杵臼或碓的垂直运动方式不同,石磨的运动方式是水平旋转。
磨是由上下两扇圆形磨盘组成,底座盘中心有榫,用以固定上座磨盘。上座磨盘中心有孔,用于进料。两扇磨盘的摩擦面均有齿,以增强摩擦力。这种石磨因所利用的动力不同而称呼不同,汉唐文献多称为硙。
考古出土的汉代的石磨比较多,从一些出土的实物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看,这时的磨主要是人力推磨,所以磨盘不大。但是也有大型的石磨出土,这就是在河北中山靖王墓出土的石磨,其旁边还同时出土有马骨架,说明在北方地区已经开始用畜力牵引石磨来加工粮食了,文献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到了魏晋时期,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提高,又发明了以牛力牵引的“八磨”,即以一头牛同时牵动八座磨盘。
在南北朝时期我国还发明了水磨,就是利用水力的冲击带动磨盘转动,从而达到磨碎粮食的目的。
碾只有一扇圆形盘,由中轴固定,中轴上安一小横轴,横轴上再装上一石辊,一般由牲畜拉着横轴的一端以中轴为中心作圆周运动。碾可以把谷物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碾成米,也可以把米、麦加工成粉。
碾也有用水力带动的,也是出现在南北朝时期,但大发展却是在唐代。在唐代用水碾、水磨进行粮食加工更加普遍,在关中经营水碾、水磨成为引人注目的一种产业,皇室宗亲、朝中权贵以及大寺院竞相霸占水源,广置碾磨以牟取厚利,以至于对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都城长安的饮食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碓、碾、磨是三种粮食加工的主要工具,自发明以来便成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粮食加工工具,再辅之以扬扇、簸箕、筛罗等工具,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较为完整的粮食加工工具体系。
自从它们形成并完善以来,到上个世纪我国一些偏远农村在加工粮食中,仍然脱离不了这些工具,而且在形制、原理、效率等方面,与古代社会相比并无根本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