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3-03-19 08:12:27 | 浏览:
这种战争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军事领域,而是扩展到了工业、农业和等各个领域。
贸易战、战、粮食战,这些战争并没有硝烟,但它们随时都可能爆发,成为各国之间竞争的利器。
起初,人多地少的中国常常以国际贸易的形式解决粮食问题,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很快便与我国建立起互相交换粮食的桥梁。
可是,自从2018年起,美国开始逐渐对中国实施各种贸易制裁措施,甚至将一些中国企业列入了所谓的“实体名单”。
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大国之间的博弈已然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展开。
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大臣管仲便以一系列粮食贸易策略,协助齐桓公攻下鲁国和梁国。
起初,管仲发令让齐国的老百姓们都穿上丝制的服饰,这一举动导致齐国丝制服饰市场一时间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此时的管仲,打开与鲁国和梁国的贸易大门,宣布以高价收购丝制服饰,而鲁、梁两国的国君与商人纷纷让百姓生产丝织品以赚取高利润,放弃了农业生产,粮食的进口率逐渐上升,齐国则趁机加大对鲁、梁两国的粮食供给。
一年之后,管仲不仅禁止百姓穿丝织服饰,同时也将出口给鲁、梁两国的粮食大门关闭。
待十个月之后,鲁、梁两国没有足够的粮食来维持自己的国家,粮食价格大涨,人民因买不起粮食而饱受饥饿折磨,俨然一副民不聊生的景象。
两国国君这才意识到务农的重要性,但为时已晚,齐国以极小的成本和代价让两国归顺。
从故事中可以看到,鲁、梁两国的国君和百姓都因为眼前的利益而放弃了农业生产,转而投身于丝绸生产和贸易中,导致粮食生产受到了限制。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工业和服务业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经济领域,但农业依然是国家经济和国计民生的基石。
农业生产不仅能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支持农村地区的发展。
时隔千年,玩粮食把戏的国家由齐国变成了美国,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从前的海地,海地曾经作为一个农业国家,有80%的人口从事于农业,国内粮食供给率能够高达95%。
作为回报,阿里斯蒂德将国内进口大米的关税从50%降低到3%,美国大米成功以更低的价格席卷海地80%的粮食市场。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海地成为第一批被“收割”的对象,民众吃不起饭,国家暴乱,总理下台。
2008年,美国及欧洲的“生物能源计划”如今已鲜有人提起,当时不少专家对此抱有积极态度,他们认为生物能源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这场计划给世界带来的“粮荒恐惧”也确确实实存在,所谓“粮荒恐惧”就是基于粮食短缺预期所引起的市场恐慌,正如预期决定价格而非需求决定价格一般,粮食价格因此发生了动荡。
这场由大国提出的“计划”成为收割普通国家的一把镰刀,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政权更替,从突尼斯到埃及等穷困国家无一幸免。
2011年除夕之夜,中国城市和乡村的街道上响起阵阵鞭炮声,鞭炮和烟花在空中绽放,划破长空,点缀了整个城市的夜空。
与此同时,同样热闹的是国际粮食市场,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已经达到1990年以来的最高点,这意味着全球食品价格的上涨趋势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这种趋势还会继续。
例如:俄罗斯的农田被无情的干旱侵袭,使得粮食出口量急剧减少;澳大利亚频发洪水,收成欠佳;中国北方的小麦也出现了旱情,这些情况使得全球粮价开始攀升,仿佛永远没有尽头。
然而有些人对此表示怀疑:气候因素导致的粮食减产真的能让粮价产生这么大的波动吗?
他们认为粮食价格的波动并不一定与真实的供求关系有关,正如市场中的“价格信号”一般,通过炒作控制价格的手法对于股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回想起2008年的“生物能源计划”,这次的炒作理由不过是将“玉米换石油”改成了“全球气候变暖”。
要知道,全球四大跨国粮商“ABCD”中,美国独占其三,它们通过全球采购粮食原料,从农民、农场、批发商等渠道收购粮食,包括小麦、玉米、大豆、大米、棉花等等。
之后,四大粮商对这些粮食进行加工,生产出面粉、食用油和饲料等,最后通过自己的渠道或运输公司将产品销售往全球各地。
一整套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成就了如今收割全球粮食80%交易量的四大“中间商”。
当前,国际粮食生产和定价体系在四大粮商的影响下显然是扭曲的,这与市场经济的本来面目大相径庭,反而更像是由市场操纵的寡头垄断经济所造成的产物。
富国通过粮食作为武器对穷困国家进行财富掠夺,并将自身经济危机转移到他们身上。
因此,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在吃着美食享受生活的同时,另外一些人却在为了温饱而挣扎。
市场上的粮食并没有减少,但是人们却已经买不起它们了,而这种不公平现象正是由于富国对全球施加的粮食骗局所造成的。
中美两国在文化方面存在深刻的差异,中国的儒家文化以“和为贵”,是一种让人感到和谐、平和和仁爱的文化。
两种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带来一些冲突,美国忌惮中国“非自由民主”的崛起,因此将中国视为敌人,自新中国建立之初,便不断实施遏制。
1959年,中国遭受粮食饥荒,人民的生活变得十分艰难,经济陷入了低谷,在调动国内力量的同时也积极寻求国际的帮助。
彼时的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并没有向中国施以援手,粮食第一次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武器,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使得形势更加复杂和紧张。
2001年,中国加入WTO并在美国的压力下做出“农业让步”,失去农业补贴的中国难以再出口粮食,这对农民来说是一个巨大打击,收入的减少让中国从事农业的人数逐渐流失。
2004年,国际粮商进入中国,逐渐垄断大豆和食用油的产业链,我国从一个大豆净出口国变成世界第一大进口国,至此我国大豆的价格能够被外资企业随意操控。
2004年3月,我国大豆加工企业以近历史最高价从美国买入大豆,4月份,国际市场上大豆价格每吨暴跌1200元,大豆加工企业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整个行业陷入了亏损的深渊。
然而,具有“批量”买入优势的中国却没有获得应有的议价权,取而代之的是新一轮困境。
有人发现,我国在棉花贸易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以较高的价格买进,又以较低的价格卖出的情况,这种情况正是由于我国巨大的进口量所导致。
当我国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大时,国际市场会基于这个预期上调粮食价格,当我国通过关税限制农产品进口时,国际上会认为农产品需求减少,从而使得农产品价格下降。
如果将大国博弈作为一场电脑游戏来看,在游戏中,你所拥有的装备,就像一个国家的工业制造业,你所拥有的属性加成“Buff”就像一个国家的服务业,而所谓农业不过是你隐藏在墙角的那根网线。
中国当然深知粮食战场的重要性,从中美两国的粮食战争来看,我国已经逐渐将被动化为了主动。
2008年起,我国将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设为核心目标,但受到美国大豆等粮食进口的影响,粮食全面自给率难以达到95%,因此国家缩小范围,将谷物自给率作为最后的底线。
回顾国内大豆企业的惨败,我国发现国内粮食企业在面对国际巨头时如同一个个散兵,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国际四大粮商则将粮食整个产业链进行整合,犹如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
中粮集团就在这场战争中初露锋芒,最初的中粮集团只是一家专注于粮食进出口贸易的企业。
但在过去几年里,它将整个产业链紧密联结起来,在全产业链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成长为一个从田间到餐桌的巨型粮食企业。
在央企入场之后,中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国内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此外,中国还在全球范围内帮助其他国家的农民,支持其他国家的农产品价格,从而鼓励外国农民种植中国需要的农产品,这不仅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供应,也为其他国家的农民带来了收入和福利。
2018年,美国对中国采取贸易制裁,对从我国进口的产品施加高额关税,我国出于反制对美国采取同样措施,其中就包含提高农产品关税。
与此同时,中国开始对大豆生产进行补贴,让农民能够种植更多的大豆,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但国家深知大豆的重要性,大豆既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2022年,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中表明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文件中要求高标准农田要全部用于粮食生产,计划到2030年,我国的高标准农田将达到八千万公顷,粮食产能稳定在6亿吨以上。
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对全球实施了大规模的粮食战争,通过控制全球粮食市场和国际粮食援助来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和经济利益。
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在科技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促使美国对中国展开多方面的打压,这场粮食战争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餐桌上的博弈还远远没有结束,保障粮食安全依然至关重要。
未来中国还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7]罗浩轩,郑晔.中美贸易摩擦下我国农业产业安全深层次困境及破解思路[J].西部论坛,2019,29(01):11-2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刚刚,世卫组织突然宣布!我国首次发现,中疾控最新通报!两大巨头突传重磅消息,发生了啥?
惊天大雷!全球第五大财团要“凉了”?日本警告:巨大隐患!多家大型银行限制与瑞信的交易
美国表示:“我们不支持中国在与莫斯科的会谈上提出的停火呼吁,这只会让俄罗斯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