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3-01-24 14:30:11 | 浏览:
30年代以前,崂山地区的粮食加工,用人力或畜力推牵石磨、石碾,磨多为户有,碾,多村置公有。
40年代后,城阳陆续办起振华、慎泰等6家电机磨坊。主磨机型为对辊式,日产面粉6万余斤。李村亦有磨坊4处,主磨机型为中岛式,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日产面粉5000余斤。
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改造完成后,李村4家磨坊组成公私合营“崂山粮食加工厂”,全员12人。城阳几家磨坊组成公私合营“振华面粉厂”。
1960年,青岛市粮食局扩建了“崂山粮食加工厂”,保证了对崂山的粗粮(成品)供用,并代农加工细粮。行政隶属崂山粮食局,业务直属市粮食局,自负盈亏。
1961年春,振华面粉厂随行政区划之变更划归崂山县粮食局,业务亦归青岛市粮食局领导。
1962年春,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振华面粉厂的隶属关系由市转崂山,随即撤销原厂,并入崂山粮食加工厂。
1965年,崂山县粮食局在李村粮库原地建面粉加工车间,日3班制,产面粉3万余斤,就地加工崂山之粮,缓和了调运。
1966年,青岛市粮食局统筹,在城阳原振华面粉厂旧址,建小型面粉厂,加工供应城阳、棘洪滩、红岛、河套、马哥庄5处公社的厂、企及居民所需的细粮,并负代农加工任务。年加工量为100万余斤。
1974年,崂山粮食加工厂49万元,建面粉加工楼1幢,高4层,面积795平方米。设电机总功率为193千瓦,以MQ4气压磨粉机4台、MQ5磨粉机1台为主磨机,可容100人作业。1980年投产,日产面粉70余吨。同年,崂山粮食局在惜福镇建粮食加工厂,装65型磨粉机6台,设电动机、柴油机双套动力。1978年,日产面粉5千余斤,并代农加工。
1983年,城阳、惜福镇两个面粉车间相继停产。1987年城阳面粉加工厂建成投产,日产百吨。
在农村,由于电力的普及,村村建起了电机磨房,村民加工粮食不出村。至1969年,县境内有村办磨房465座。自70年代末以来,较大的村办、面粉厂有仙家寨、洼里村、小北曲、刘家营等4座,每座班产万斤。
解放前,崂山的油坊均为民营,或集股或独资,进料与出油各买各卖。1937年,小北曲村纪氏设油坊1处,有油榨两盘,靠人、畜操作,日产油600斤。1938年,李村民营“泰源栈”油坊开业,设10盘螺旋榨,电动功率10马力。同年城阳民营“瑞源盛”油坊开业,设螺旋榨3盘,电动机1台(3千瓦),日产豆油1800斤。1942年,民营城阳“源祥”油坊开业,设螺旋榨6盘,电功率15千瓦,日产油3600斤。
解放后,1950年城阳“永昌”油坊开业,设8盘螺旋榨,以7千瓦的电机和人、畜为动力,日出油4800斤。后“源祥”油坊拍卖易主,称“城阳榨油厂”。1951年秋进行扩建,螺旋榨增至14盘,电动功率35千瓦,日产油8400斤。1961年厂随区划归崂山县粮食局,年末,料源缺,拆机撤厂。
1968年,崂山粮油公司在李村建榨油车间,安装油压榨6台、平底炒锅1套、电动机10千瓦,生产玉米胚芽油,兼制生油,日产8000斤。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1970年9月移归李村粮库经营。后弃产拆机,与面粉车间组成一厂,称“崂山粮油加工厂”,但无油产品。
1965年以后,农村社队开办季节性油坊,为农民加工自食油。1980年以后,商品生产渐盛,花生集中产地的王哥庄镇有3处油坊,农闲季开业,多为当地加工,日产油数百斤至千斤。北宅乡、夏庄镇、惜福镇均有民营油坊开业,日产油数百斤,以来料和购料加工为主。
1980年以后,崂山粮食部门为便利群众,加工供应部分熟食品。局属各粮所普设经营熟食品班组,生产糕点、挂面、面食等34个品类、66个花样,有电烤箱、馒头机、电炸锅等加工机械135台,总电功率750千瓦,年加工粮食1500余万斤。
1987年,熟食品的机械设备增至226件,总值49万元,从业人员407名(内有临时工350名)。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